6月24日下午,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08会议厅,杨团教授专题讲座“百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探路”隆重召开,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本场讲座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96场。
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杨团教授认为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反映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滞后上。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杨团教授还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不能衰败,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这是已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规律。但是,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各不相同,在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城乡分布的格局和变化必然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对别国的经验照抄照搬。提出振兴乡村,绝不是不要城镇化,也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及其变化。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亡则中国亡。乡村振兴事关现代城乡格局演变和中国全面发展,最终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性任务。
对此,杨团教授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探索途径,即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在一个焦点上,这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的活力的激发。它表现为无需政府补贴和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乡村社区的经济自立和在其之上的文化自觉,它通过党统筹政府各部门和社会资源、运用行政的市场的社会的各种力量,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小农户实现乡村振兴。任何脱离乡村,不以农民为主体,不谋求乡村社区自立的路子都不在选择之列。
杨团教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大家对中国的乡村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引发大家对此问题的深刻思考。从更远的未来,从后天来看今天乡村振兴的意义,其生态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