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纽约州立大学Oswego分校人类学系主任雷静教授以“美国人类学及其应用”为题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525做学术讲座。本讲座是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92场,暨MODO讲习堂第49讲,来自本校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师生以及其他高校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黄剑波老师主持。
雷静老师首先感谢黄老师的邀请,她希望在讲座中与大家有更多的互动,以此深化对于问题的探讨。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人类学学科的起源,并梳理人类学理论流派及其五组争论焦点;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应用人类学的发展概况;第三部分展示了她自己的几项研究课题。
首先,雷静老师引用wolf(1964)指出人类学相较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其最独特的一点就在于它对人研究的系统性,甚至涵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学科的理论流派梳理环节,她以近期举办的世界杯为例,展示了布迪厄实践理论的魅力:观众在屏幕中所管看到的每个球员在场上的发挥(实践)受制于历史遗留的规则,同时运动员积极发挥相应策略,但这又与他的临场发挥、状态有关。
紧接着,她回顾了二战后期本尼迪克特团队对日本、意大利等地的国民性研究,这被视为应用人类学的起源。70年代后期在政府的鼓励下,应用人类学在医学、商业、视觉、都市、环境等领域蓬勃发展,人类学家走出象牙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有关美国的种族、人权等问题,她追溯了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主体移民族裔与在美国社会结构中的分化,并追问“文化相对论”的困境与人类学者的立场问题,在场的学生积极与雷静老师对话。
最后,她从自己的博士论文,即对美国二代移民的二语习得与身份认同开始,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几项应用人类学的研究项目,包括社会性别的养成,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自己人效应”等。围绕着雷静老师的课题,在座师生展开了一系列讨论。